校园内张贴的劝退《通知》,引来很多学生关注本报记者宁峰摄 一时间,西安邮电学院成为舆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。赞成者认为,在严进宽出的背景下,国内高校“世风日下”,学生不思进娶不求上进,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,这种风气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。而反对者则认为,学生成绩差,错不全在学生身上,学校和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把学生一退了之,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,更是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失职与无能,是一种赤裸裸的教育暴力。
就此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网站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(1533人参与)显示,48.9%的受访者支持学校劝退没有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,44.5%的人对此则明确表示反对。
据悉,被劝退的336名学生,将面临两种选择:或者退学回家,或者缴清退学试读培养费,降级试读一年,申请试读的学生需缴纳退学试读培养费4500元。而这,也是该事件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此事被媒体披露的第二天,西安邮电学院重申,目前学校正在对初步确定的名单信息仔细核实,最后名单尚在确定之中。其教务处的一位负责人也宣称:“336人的名单只是初步审定,名单还会有一些变动。”
“这就让人有些看不明白了,既然还未最后确定,为什么要急于公布呢?”一名深入该校采访的记者说,在他采访到的暂时被列入“退学名单”的学生中,每个人都是心惊胆战、度日如年。“他们中有不少人,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吊儿郎当、不思进取,而只是在某些不感兴趣的学科上有所疏漏,这样一刀切的做法确实有失偏颇。”
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小林不屑地回忆说:“有一次学年考试,我们班38个人中,有31个人在同一门考试中不及格,你说这是学生的问题吗?”
在他看来,现在不少高校都把严格管理措施直接与钱挂钩,罚款、补交费用等等,严格管理已经变质,变成高校牟利的手段。“学费越来越高,现在的学生是在花钱买教育,是消费者,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是教育服务,有什么权力终止学生继续学习、完成学业的权利呢?校长们的观念是不是也该变变了?”
谈到学校和学生的关系,在本次调查中,63.2%的人认为是“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关系”,51.8%的人赞同二者是“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”,只有17.5%的人认为“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”。
尽管不少人对学校劝退学生的做法提出了质疑,但另一方面,调查发现,也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认同“扩招之后生源质量有明显下降”(59.1%)、“对于少数混日子的学生,劝退是最好的方法”(48.1%)等说法。
“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,考试和处罚都只是手段,而不是最终目的。如此大规模的清退,更是一种不正常、不健康的教育方式。”一位社会学者反问,“谁给了高校当甩手掌柜的权力?”